第一百九十章 文庙卜卦之人-《桃李春风皆是笑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少年抬起头,张了张嘴,却什么也没有说出口。

    “潇然”点点头,微笑着说道:“我都明白。”

    一条坎坷而漫长的道路,双方都曾涉足,但最终却只留下了一个人的足迹。

    下山途中,榆木紧随其后,一言不发,目光始终都在前方两人的身上来回徘徊。双方明明天差地别,却又莫名其妙地相似,而且不是什么大道之上,彼此并肩,简直是如影随形?依目前来看,或许是少年在跟着鹿衍,但又总感觉哪里有些不对劲。不过无论如何,也总不至于是后者一路跟随前者吧?那可真滑天下之大稽。

    万一呢?

    一道心声忽然响起,榆木不由得面露惊骇,一颗澄澈剑心竟是少有地动荡了起来。

    榆木以心声骂道:“鹿衍你大爷!没你这么玩的!”

    一袭红袍,脱离檀木身躯,悬于半空之中,负手而立,弯下腰,低头瞧着地面上的白衣剑灵,轻声笑道:“修行所求,本就在于前路未知,后来者也好,先行者也罢,从无高低之分,贵贱之别。大道坦途,亦是达者为先,所谓道龄之漫长,有时候也决定不了什么。本该溺死于河流之人,不过是侥幸登岸罢了,实在没什么值得夸耀的地方。”

    一道醇厚嗓音忽然响起,“二位,该走了。”

    榆木眉头微皱,沉声道:“一群穷酸书生,当年若非先主人怜悯,尔等又岂能窃居高位,如今得了势,竟反倒对前辈指点一二,还真是好大的本事。”

    以神魂至此的老儒生微微一笑,轻声说道:“榆木前辈何必如此大的怨气,张先生飞升天外实乃大势所趋,我等奈何实力不济事,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。”

    榆木冷笑一声,“占着‘礼’之一字的儒家圣人,也好意思说实力不济事?枯坐书斋,做得学问,难道就不能挽起衣袖,身披甲胄?”

    复圣公一笑置之,温言笑道:“前辈至今已有数千年不曾去过天外了吧?道门白玉京高悬于虚空不假,但我儒家学问亦有立锥之地。道门真人死得,儒家圣人一样死得,前辈可莫要厚此薄彼。”

    榆木冷哼道:“他人生死,与你何干?”

    未等复圣言语,鹿衍便开口笑道:“榆木,尽管与人置气,说话时也莫忘动动脑子。昔日黄泉路上,三道儒家圣人气息的消散,你我可曾亲眼所见。如今反倒埋怨起来,这道理似乎有些说不通。”

    榆木白了某人一眼,然后便选择了沉默。

    酆都自建立轮回之后,曾陆续来过几位“贵客”,有些人选择消散于黄泉之上,有些人如愿去往了下一世,也有些人就此留在了冥界。其中便有三位“贵客”来自于儒家,最终做出了三种不同的选择。

    名为颜渊的读书人散尽大道,甚至归还了本命字,最终以神魂之姿重返人间,效仿十二楼主秦湛,将神魂融入整座文庙,以求万世不朽。

    与其同行的读书人曾参觉得今生之事已了,便心无牵挂地走向了下一世。至于如今他身处何地,又姓甚名谁,皆不得而知。哪怕陈尧与秦湛,亦是寻不到此人踪迹。

    某种意义上来说,与二者同行的第三人并不完全属于儒家文脉,他既是纵横一脉的关门弟子,又是号称“半部兵法集大成者”的兵家传人,同时也是陈尧的半个门生,在文庙身居要职,虽无明确的以“圣”字作为后缀的称呼,但却是整个儒家公认的“饱学之士”,人人与之同行,必称其为吾师也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