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十六章 得道升仙落凤山-《大唐女皇陈硕真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可怜的陈硕真,到现在都不明白武则天为什么没有来救自己。这一路走来,可谓一步一个坎,好不容易到了收网的时候,她却犯了不可挽回的大错。无论是之前做道姑、比丘尼,还是后来登基成为一代女皇,陈硕真骨子里的江湖义气始终是摆在第一位的,她甚至一度想豁出性命为张婶等人伸冤,幸好花姑及时出现,才避免了一场灾难。然而,她的江湖义气最终还是断送了章叔胤的性命,她不但给了童文宝机会,还给武则天铺了路。武则天是什么人?十四岁就进宫做了才人,可以说熟谙宫中的一切,自从陈硕真带她去拜仙山后,她便在心里清楚地布下了一盘棋,她的目光在大唐的江山社稷,至于跟陈硕真义结金兰,那不过是因为感恩于她,做做样子罢了,在内心深处,她何曾把这个来自社会底层的姑娘放在眼里!别说现在陈硕真是跟皇帝李治对着干,就是别的什么事情有求于她,估计她也会呵呵了事,毕竟她现在已经是人前显贵的武昭仪,她怎么可能因为一个叛徒而毁了自己的名声呢。所以陈硕真的求救信注定会石沉大海。不仅如此,当陈硕真被俘以后,李治问武则天怎么看,毕竟是与她朝夕相处过的姐妹,武则天只冷冷地说了一个字:斩!可见自古以来成大事者必是果断之人,像陈硕真这么心怀慈悲拖泥带水的人注定是成不了气候的。
    没有人能明白陈硕真此时的绝望心情。因为她曾经付出了全部的身心,但是换来的却是童文宝的背叛,武则天的绝情。她不明白人心为何如此向背。不光陈硕真想不通,大部分行侠仗义的人都无法理解,社会是一张网,这张网只靠一个元素链接,那就是利。正所谓商人无利不起早,几乎所有人都在奔着一个利字忙活。也有极少数不为利益所动的人,高风亮节的背后注定是心酸,就像现在的陈硕真,想破了脑袋都想不明白,自己到底输在哪里。其实不是陈硕真输了,而是菩萨心肠的人从一开始就在天平的另一端,被成千上万利欲熏心的人狠狠地抛起,然后砸在地上。所以说这个结局是从最初就注定了的,没有人可以改变。
    陈硕真的嘶喊,此时已成为唐军的笑料。想想也是,一个阶下囚,还把自己与国母相提并论,是不是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,在一般人看来,不是疯了就是脑子进水了。
    但是倔强的陈硕真哪里在乎别人的眼光,她认为她的所作所为都是间的阳光的,她上对得起天,下对得起地,在她三十多年的生命中,从来没有做过什么见不得人的事,而且她对武则天可谓掏心掏肺,如今姐姐有难,妹妹出来拉一把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?陈硕真没有走出自己思维的怪圈,她无论如何也突破不了这个怪圈,因为她的心里只有一股侠气,什么江山社稷对她来说都是浮云,她看中的永远是姊妹情深,所以她只顾一遍又一遍地嘶声高呼:“武媚义妹不义……”
    崔义玄厉声喝道:“陈硕真,今被擒拿,尔等命在旦夕,还敢呼天后陛下名讳,汝等不畏死乎?!”
    陈硕真义正严词地怒斥道:“朝廷无道,贪官污吏横行;饿殍遍地,又不肯打开粮仓赈灾,反而囤聚居奇,强占民产,干起官商勾结的勾当,祸害百姓;官家不仁,视草民如蝼蚁,文佳揭竿而起,为民聚义,完全是正义之道!”
    崔义玄厉声喝道:“陈硕真,我大唐皇恩浩荡,太平盛世,岂容尔等刁民撒野!”
    陈硕真轻蔑地笑道:“胜者为王败者为寇,我今不幸事败,九族已灭,又有何惧乎!我东南战事百年后将再起,移唐鼎者东南也!”说完一阵哈哈大笑,现场的唐军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阵笑声吓得毛骨悚然。
    崔义玄叹了一口气,“我原以为你是一个可塑之才,原来也不过一介小小刁民,看来死不足惜。”说完扔下一支令箭,高声喊道:“行刑!”
    刽子手高高地举起了鬼头刀……
    场外的老百姓吓得大气都不敢出,有人为苦命的英雄暗自垂泪,有人为英雄颠沛的命运扼腕叹息,他们恨上天不公,但是谁也没有超能力,只能眼巴巴地望着即将落下的鬼头刀。
    突然,囚车周围白光一闪,随着一身巨响,囚车顿时四分五裂,陈硕真腾空而起,全身白光护体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