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0章 献三策-《我真不想当奸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1/3)页
    大晋,皇宫。
    “陛下,臣有三策,可兴盛大晋。”
    范离看着庭前跪奏的胡宗宪,表情略显丰富。
    这位是个实干家啊!
    除了军略,政略也是国之干才。
    胡宗宪归顺才几天,已经整理出治国思路了?
    “爱卿平身,赐座。”范离笑道。
    皇宫里没有宫女、太监、侍卫,但范离找王班要了一百个【丫鬟】,先凑合用着。
    【丫鬟】搬来一把椅子,胡宗宪先谢恩,才谨慎的只坐椅子三分之一的位置。
    大晋,确实不像个国家。
    一没土地,二没人口。
    范离也很好奇,胡宗宪提出的三策具体内容如何?
    “胡爱卿,请畅所欲言吧。”范离鼓励道。
    “是!”
    感受到范离支持的眼神,胡宗宪微微激动。
    大明重文轻武。
    胡宗宪原本是进士出身,文人背景,却因为曾在地方上剿匪有功,渐渐转为武职,主兵事。
    他曾向大明朝廷上书,言治国安邦事,其中多有教化治民、助农兴商等条陈。
    胡宗宪一片丹心,原以为自己实心用事,建议或许能被朝廷采纳。
    没想到,上书仅一个月便受到反噬。
    科道言官弹劾胡宗宪,身为武将染指内政,是要以武乱国。
    这个帽子扣得可大可小,关键在你有没有背景靠山。
    当年的胡宗宪,也曾一心依附清流官,为次辅徐阶卖命。
    无奈,弹劾他的科道言官也是徐阶的人。
    如果徐阶保了胡宗宪,就是打了自家言官的脸。
    当时,胡宗宪仅在地方军中具备一定影响力,远没到大明军神的高度。
    徐阶稍稍权衡,觉得京城科道言官比地方武将金贵多了,便准备动手收拾胡宗宪。
    幸好!
    老奸巨猾的严嵩,一贯主张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。
    大明次辅要收拾胡宗宪,首辅大人只勾勾手指头,就保住了胡宗宪。
    从此以后,严嵩就成了胡宗宪的恩相,徐阶则永远失去了将大明军神拉入清流阵营的可能。
    回忆往昔,胡宗宪感慨万千。
    他的梦想是出将入相,在一位明君麾下,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。
    武,他任之。
    文,他也敢当之!
    “陛下,臣的三策分别是【遗民策】、【拓荒策】和【封国策】。”
    范离闻言来了兴趣。
    他不自觉端正坐姿,虽为天子,却像个认真听课的好学生。
    胡宗宪小心翼翼说着,也一直在仔细观察范离的反应。
    见他如此,顿有生奉明主之感!
    “先说【遗民策】。”
    “臣在大明时,曾时刻关注汉朝动向。”
    “旧汉分崩,十分江山人口被刘备、曹操、孙权各得三分。”
    “尚有一成旧汉臣民,怨恨这三人侍君不诚,坐视汉帝刘协与董卓两败俱伤。”
    “三国建立,这一成旧汉臣民不肯归附,自称大汉遗民。”
    “其实,这一成遗民的素质极高。”
    “如涿郡望族卢氏,人口数万。”
    “族长卢植官拜尚书,文武兼备、刚烈正直。”
    “世称其名著海内、学为儒宗、士之楷模、国之桢干!”
    “又比如南阳望族张氏,人口十余万。”
    “原族长张温曾经官居大汉太尉之职,效忠汉帝刘协,与董卓恶战不幸身亡。”
    “张氏族人不肯依附三国,全族十余万人隐居偏僻乡野。”
    “臣驻军云州城时,曾计划招募前汉遗民。但上书朝廷,却如泥牛入海……”
    听完【遗民策】,范离感慨万千。
    他与曹刘孙三家交好,碍于面子,一直回避前汉遗民这个特殊群体。
    胡宗宪是对的。
    张氏、卢氏之流,他们现在是遗民,以前却是大汉的名门!
    如果大晋能招揽前汉遗民,就如同一具灵魂拥有了骨架,瞬间支棱起来!
    至于皮毛血肉,早晚都会有的。
    一个健全的、真正王朝级的大晋,缓缓在范离眼中呈现。
    范离沉吟片刻,继续问道:“爱卿以为,朕有可能招募前汉遗民?”
    “能!”胡宗宪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回答。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
    “因为谥号,【汉孝仁皇帝】是陛下您为汉帝刘协争来的!”
    范离的性格,做事从不居功。
    他几乎忘记的事情,现在被胡宗宪提醒,也意识到自己在前汉遗民的心中,大抵可能形象还不错?
    胡宗宪继续解释。
    “前汉遗民对陛下您的感情,远胜曹操、刘备、孙权。”
    “不仅因为汉帝死后哀荣,全靠陛下您挣来。”
    “更何况,天下谁人不知,陛下您与长乐公主……”
    “咳咳咳咳!”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朕知道,多谢爱卿提醒。”
    范离听得那叫一个汗啊!
    长乐宫一夜荒唐,还有汉帝的临终托付。
    这点事,果然已经人尽皆知了?
    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