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三十三章 混账朱佑樘!-《诸天神国时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说到这里,朱高炽不禁发出一声叹息。
    一旁的河灵若有所思的点点头,他自然对诸天大明的历史有着了解,对于朱高炽所说的这些也是了解的。
    本来颁发盐引,要根据运粮的成本和食盐的利润决定粮食与盐引兑换比例,盐引的数目要根据食盐的产能决定。
    所以食盐的产出限制住了能往边境运多少粮食!
    但当时的大明没有不考虑到这一点。此外,还有大量皇亲国戚贵族官员利用权势侵占盐引。
    按照大明的规定:
    监临官及四品以上官员家人不许中盐营利!
    但是当时的官员就知道用亲戚的身份,侵占盐引。
    尤其是皇室,在这方面更是不检点,有仁君之名的明孝宗,数次赐给皇亲国戚盐引,后面也就跟着有样学样了!
    这也就导致很多商人空有盐引,而无盐可支,只能在盐场等着取盐。
    由于开中制被破坏,无盐的情况开始愈演愈烈。
    成化末年,仅两淮盐场就有五百余万引盐无法支取,甚至有守支数十年的情形,大大打击了商人的积极性。
    如此,也就导致做开中盐生意的商人越来越少!
    从而导致边境粮食遇到危机!
    想到这些,河灵点点头后,思考道:
    “其实按照当时大明的处境,这些问题也不是不能解决!如果尽早按量兑换盐引,大力打击皇室外戚乱用盐引的现象。”
    “就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!”
    闻言,朱高炽不禁赞许的看了一眼河灵,道:“不错,看来你恢复的这段时间,那些书没白看。”
    被朱高炽夸赞,河灵却是一笑,道:“这是自然!”
    见他如此,朱高炽也跟着道:“可惜的是,一切的关键不在政策,而在执行。”
    “偏偏,弘治那混账还采取了一个最坏的办法。”
    听到朱高炽开始还说弘治是个中规中矩的不错后辈,再到现在的混账,河灵不禁暗自撇嘴。
    “翻脸比翻书还快作风,越来越有皇帝风范了。”
    不过河灵也能明白,为什么朱高炽怒骂弘治是混账的原因。
    弘治五年,户部尚书叶淇,提出纳银领取盐引的办法,被孝宗皇帝批准,也就是后世所说的“开中折色”!
    从此,
    商人不再需要往边境运粮,只需要缴纳银两,就可以做食盐生意。
    这个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!
    一年之内,国库增收白银百万余两!
    然而,
    叶淇变法,却是违背了开中制的初衷。
    这是本质上的不同!
    因为纳粮开中解决的是军粮问题。
    纳银开中,解决的是国库收入问题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