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596章  为国捐躯,不惜一切代价-《早安大明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明人的商队来了。”

    每当到了冬季,商队就会锐减。一方面冬季出行艰难,其次冬季草原人也穷,购买力不强,故而商队最多的时候是秋季。

    秋季,中原王朝收获的季节。对于草原人来说也是如此,秋高马肥,牛羊壮实,可以卖个好价钱。

    而大明商队不但会带来许多草原奇缺的货物,还会带来外面的各种消息。

    “上一次商队来是……一个月前吧!”张会起身,“也不知家中如何了,走,去看看。”

    三人出了帐篷,陈南看到先前撩拨自己的那个妇人牵着女儿,手中拿着钱袋子,急匆匆往前跑。

    “是个有钱的。”张会暗示道:“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。”

    他们带的有钱,但身份却是草原街溜子,为人打短工为生。若是出手太阔绰,会引来别人的猜疑。

    所以除去基本花销之外,意外花销就得靠陈南为国捐躯。

    陈南撇撇嘴,一脸生无可恋。

    五十余辆大车正在接受查验,外围不少人在等候。

    哪怕是到了这等时候,依旧是尊卑有别。排在前面的都是权贵和他们的家眷。

    张会甚至看到了俺答的随从,此人带着几个侍卫,手中拎着硕大的钱袋,里面不用看,定然是金银。

    大明铜钱货真价实,而且工艺独步天下,加之经济发达,信誉比之后世鹰酱的美刀有过之而不及。

    一旦套取到了大明铜钱,俺答部就会想方设法收集起来,用在大宗交易上。

    这有点像是后世的美刀储备。

    在倭国,在东南亚一带,大明铜钱的地位牢不可破。

    以至于到了后来,因为铜钱被套取太多,户部发出了警告,建议朝中限制铜钱出镜。

    铜在这个时代属于战略物资,张会看到一个权贵的随从抱着一个看着斑驳的铜炉,另一人拿着一幅字画,看样子是准备当了。

    张会心中一动,记下来这一点。

    但显然有人比他更早发现了这个事儿。

    商队的一个伙计瞥了那个权贵的随从一眼,低声道:“那是字画,多半是蒙元从中原逃亡时带走的。这等东西非是儿孙没落了不会拿出来抵当。可见俺答部这两年日子难过。”

    许多时候,见微知著,从一件小事上就能判断出一国的现状。

    盘查还在继续,有权贵不耐烦的道:“查个屁,等咱们把货买空了,随便你等查。”

    “就是,赶紧。”

    盘查的军士们不敢惹这些人,匆匆结束盘查。随即人群涌入。

    “不要挤!不要挤!”

    伙计大喊着,可人群却越来越密集。

    “我要这盒脂粉!”

    “这套佛经给我!”

    “这金钗子……多少钱?”

    “这盒子糖我都要了。”

    权贵们蜂拥而上,伙计们忙的不可开交。

    杨召低声道:“那脂粉我知晓价钱,至少比在京师高出五倍。难怪那些商人不怕冻死在雪地里,也要冒险出塞。”

    权贵们抢购完毕,心满意足的走了。临走前不少人留下了购物清单,甚至有下定金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