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记得嘉靖八年的科举,朕阅卷时,看到了一份二甲试卷,颇为令朕欢喜,便批注了条论精详殆尽。那一科朕唯一批阅的便是那份试卷。后来朕再无你的消息。直至多年后,你与人上疏欲朝见太子,被朕赶了回去。直至今日……” 嘉靖帝坐了下来,接过孙重楼递来的茶水喝一口,“有人举荐你为官,听闻你不肯接受。想来是对朕有些不满。” 唐顺之的一生堪称是传奇,科举牛逼,为官牛逼,智商牛逼,学什么都牛逼,包括学枪法,只是用点力,枪法便为一时翘楚。 越牛逼的人越骄傲,越骄傲的热仕途就会多舛,故而历史上唐顺之的宦途也颇为坎坷,几度触怒高官,甚至触怒了道爷。 唐顺之淡淡的道:“小民在乡野亦是为国效力。” ——不是我不肯出仕,而是这朝堂我看着乌烟瘴气,不屑于出仕! 这厮的骄傲啊! 蒋庆之想到了夏言,老夏的骄傲颇为露骨,盛气凌人。 徐渭的骄傲是俯瞰凡人式的,也就是智商碾压。 而唐顺之的骄傲却是隐于骨子里,他就像是一块玉石,看似温润,可内里隐藏的锋芒却让人觉得自惭形秽。 这样的人但凡得了机遇,便会一飞冲天。 别人得一个机遇便感激零涕,觉得自己是老天爷的私生子。可唐顺之此生的机遇多不胜数,当年大佬杨一清赏识他,但唐顺之不肯依附,于是挨了一记掌心雷。 后来道爷信重的臣子张璁看重他,但唐顺之拒绝了这位的拉拢,引发了后来和张璁不和,干脆来了个辞官。 爷不干了! 张璁大怒,假批了,但加了一句:永不叙用! 滚回家啃老米饭去吧! 由此唐顺之就此回乡,直至此时。 唐顺之随即告退。 这下连蒋庆之都忍不住想冲着这厮翻个白眼。 换个人能有见到皇帝的机会,不顺势展示一番自己的学识或是对当下局势的看法,至少也得说几句好话,或是陪坐一会儿,给皇帝留下一个好印象。 这厮倒好,仿佛皇帝是个瘟神,见了就跑。 等他出去后,嘉靖帝淡淡的道:“胡宗宪近乎于被贬官,徐渭落魄秀才,再有一个唐顺之也是宦海失意者,你这里倒是什么人都愿收留。” 蒋庆之苦笑,“人心趋利,当下儒家势大,打压墨家的态势尽人皆知。但凡是个聪明人都会选择站在儒家那边。” “破落户吗?”道爷缓缓说道:“你的馒头论朕听了两个小子的转述,不错。” 岂止是不错? 您这是欲扬先抑吧? 蒋庆之腹诽着。 “做大馒头的解决之道也不错。那么在你看来,大明内部的矛盾就可以搁置?” 这是题目……蒋庆之想到了当年的董仲舒。 汉武和董仲舒三次对话,奠定了后来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的格局。 而今日道爷来到蒋庆之的书房,便有些这个味儿。 蒋庆之几乎没有考虑,“不可搁置。” “为何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