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吃完饭,徐渭在观察着那些民夫,以及他们的孩子。 按理吃完饭后有半个时辰的休息时间,但一刻钟后,徐渭就看到民夫们起身去了工地。 没有人谁组织,没有谁带头,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出发了。 那些孩子跟在后面,年纪大的跟着一起干活,年纪小的便做些杂活。 “这些孩子可有报酬?”莫展问准备打盹的郭兴。 郭兴打个哈欠,“并无报酬。” 徐渭看到了张居正。 二人见礼,张居正指着工地说道:“热闹非凡啊!” 徐渭点头,“可不是。这势头……不小。” 这势头可不就是蒋庆之说的势吗? 势,民心…… 还有蒋庆之所说的那句话,徐渭突然问道:“叔大可知大明何以能立国?” 张居正以为这厮是在考教自己,心中难免傲气发作,淡淡的道:“蒙元残暴不仁,以至于民不聊生。天下人早已忍无可忍。太祖高皇帝兴义兵,天下景从……” “天下景从。”徐渭喃喃的道,突然身体一震。 “大势!”徐渭低下头,眼中闪过异彩,但旋即湮灭。 那个念头被他死死的压了下去。 “文长兄何为问这个?”张居正不客气的道。 徐渭干咳一声,“叔大以为当下大明如何?” 张居正从进了翰林院后,就一直借助着观政的机会,在观察着这个大明,对此有自己的见解。 “流民日增,财赋不足,吏治糜烂,军队无能……恍若前宋末,岌岌可危。” “若再照着这般下去会如何?” “文长兄这是要考教张某吗?”张居正压不住火气了。 徐渭骄傲,张居正更骄傲。 二人相对一视,徐渭轻声道:“若是到了民不聊生的境地……” “有人登高一呼。” 两个骄傲,且胆大包天的家伙相对一视。 “文长兄之意……”张居正眼中闪烁着欢喜的光芒。 就如同后世发现了行走的五十万。 你以为老子不知晓你想套话?徐渭心中冷笑,觉得张居正小觑了自己。“这个民不聊生的境地是谁带来的?” “你是说……儒墨之争?”张居正何等聪明,马上就知晓了徐渭这番话的用意,心中的警惕随即散去。 “如今儒家势大,墨家看似岌岌可危。可今日我却发现,不知从何时起,不,就是从此刻起,从这些人的身上,我看到了一股势。” 徐渭指着那些民夫,“这股势当下还很是孱弱。” “可当墨家默不作声的做出成就,和嗓门看似很大,却只知晓空谈的儒家相比……天下人不是傻子,自然看得出孰优孰劣。” “这也是你张叔大愿意改投伯爷门下的原因之一吧?” 张居正默然。 他这等聪明绝顶之辈,若非看到了大势,怎会逆流而动? “大势如潮!”徐渭唏嘘道:“谁在逆流而动?” …… “那边有消息来了。” 韩瑜急匆匆进了书房,正在打谱的杨清抬眸,“谁?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