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整个东南亚都是好地儿,肥沃的土地,良好的气候,一年三熟…… 大明的危机,归根结底还是粮食危机。 土地兼并伴随着人口爆炸,粮食危机浮现,天灾一到,便是压倒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。 …… “先生们都说,历朝衰亡的原因,一是君王昏聩,二是吏治糜烂。” 今日蒋庆之丢出了历朝历代衰亡这个题目。 裕王说完后,看了景王一眼。 最近小老弟看谁都不顺眼,脾气不好。 “老四。”蒋庆之如今得了一个管教、看护皇子皇女的职责,两个皇子来蒋家的频率更高了。 景王说道:“还有军队糜烂。另外,党争也是个原因。” 说着,景王斜睨了老哥一眼。 “党争这一条说得好。”蒋庆之夸赞了老四,裕王马上补充,“还有土地兼并。” “不错。” 蒋庆之鼓励的点点头,然后总结。 “你二人说的都不错,不过难免鹦鹉学舌,没有自己的见解。”蒋庆之见两个侄儿不服,便说道:“前汉之亡,始于黄巾之乱;前唐之亡,始于安史之乱。前宋之亡,始于天下此起彼伏的暴乱……” 实际上,前宋末年造反此起彼伏,就算金兵不南下,大宋也撑不了几年。 “三者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,饥饿!” “饥饿?” “对。”蒋庆之把题目丢出去,“今日之后,你二人有空闲便去查查当今大明的粮食供给如何。” “表叔,这个题目太宽泛了。”景王觉得不好着手。 “就是……换个词吧!大明的粮食安全!” 下课了,两个皇子却赖着不走。 “每年一到冬季,宫中的饭菜就没法吃了。”景王发牢骚。 “是啊!送到面前时,饭菜上面的油脂都凝固了。”裕王也很是不满。 “蹭饭直接说,不用找借口。”蒋庆之没好气的道。 不过,宫中的饭菜真的不咋地。 “吃了?” “没……吃了。” 午饭前,蒋庆之被召见。 嘉靖帝正在吃自己的‘早饭’,看着倒不是裕王口中的油脂凝固模样。 帝王的饭菜,和一个小透明皇子的自然不同。 “朕不差饿兵。” “那就……来点。羊肉多来点。” 道爷吃的太清淡了,蒋庆之的身体正是需要营养的时候,缺不得油水。 羊排一份,是烤的。 蒋庆之一嘴就撕下了满口肉,吃的嘴角流油。 味道不错。 道爷一边看,一边吃,不知不觉吃完了自己的主食,抬眸看看黄锦。 “给陛下再上一张饼。”黄锦低声交代。 和年轻人在一起吃饭,总是能感染到他们身上的活力。 饭后,嘉靖帝一边散步,一边揉腹。 “打开和俺答部交往的口子,有利有弊。利就不说了。弊端在于军队。” “是。”蒋庆之说道:“许多人都有这个担心,觉着若是被俺答察觉到了大明军队糜烂……” 他看了嘉靖帝一眼,见道爷并未反对糜烂这个词,继续说道:“他们担心俺答会生出野心。其实,野心这东西时刻都在。与其把太平的希望寄托在对手身上,不如强大自身,令对手胆寒。” “若是如此,诸卫不动怕是不行了。”道爷幽幽的道:“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,昨日一群鸭子在朕这里呱呱叫,让朕头疼不已。” 这个谜,蒋庆之猜不到,“鸭群?” “一群武人。”嘉靖帝看了表弟一眼,换个人,他哪里会揭开谜底。 “陛下这是……”蒋庆之突然心头一震,“陛下是要整顿京卫吗?” 嘉靖帝颔首,“虎贲左卫在大同两战告捷,可见京卫并非一无是处。不过得整顿,重新操练。” 于是一群武将便觉得机会来了,想主持此事。 一旦成功,此人对军队的影响力将会有质的飞跃。 第(2/3)页